情绪游戏活动在艺术治疗中的作用与实践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当游戏遇见画笔:聊聊情绪游戏活动在艺术治疗中的那些事儿

上周三下午,我在社区活动中心看到个有意思的场景:七八个孩子正围坐在彩虹色地毯上,有人用黏土捏着歪歪扭扭的小人,有人拿着水彩笔在墙上胡乱涂抹。带队的治疗师突然说了句:"现在把你们手里的作品扔到空中!"原本安静的屋子顿时炸开了锅,有个穿条纹衫的小男孩笑得特别大声——后来才知道,这孩子已经三个月没开口说过话了。

一、情绪游戏活动究竟是什么魔法?

情绪游戏活动在艺术治疗中的作用与实践

要说清楚这事儿,得先掰开揉碎了看传统艺术治疗。就像我邻居张阿姨做的针线活,规规矩矩在绣绷上描花样。而情绪游戏活动更像是孩子们玩的那种"过家家",允许把颜料泼在帆布鞋上,可以用橡皮泥搭建随时会倒塌的城堡。加州艺术治疗协会2022年的年度报告里有个特别形象的比喻:传统方式像在博物馆看展,情绪游戏活动则像在游乐场撒欢。

  • 即时性互动:参与者能像打乒乓球那样快速得到反馈
  • 多重感官唤醒:同时调动触觉、听觉和运动知觉
  • 犯错成本趋近于零:画坏了就当抽象派作品

1.1 藏在游戏里的疗愈密码

情绪游戏活动在艺术治疗中的作用与实践

记得我闺女学骑自行车那会儿吗?她总说"爸爸我们再来玩平衡游戏",从不说"我要练车"。情绪游戏活动的聪明之处就在这儿,把"治疗"包装成闯关游戏。英国剑桥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做过实验,发现当参与者认为自己在玩游戏时,血清素分泌量比常规治疗高出40%。

  传统艺术治疗 情绪游戏活动
参与意愿 62%主动参与度 89%主动参与度
创伤表达 平均6次疗程后呈现 平均3次出现突破
持续效果 3个月保持率71% 6个月保持率83%

二、医院里的颜料大战

去年参观过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开放日,治疗室里简直像个儿童乐园。墙上挂着可以随意涂改的磁性画板,角落堆着五颜六色的感应地毯。有个二十出头的抑郁症患者跟我说,她最喜欢把不同颜色的沙子倒进玻璃瓶,"看着层层叠叠的颜色,就像把乱七八糟的心情慢慢理清楚了"。

2.1 游戏化工具箱巡礼

  • 情绪骰子:六个面分别是"画、撕、捏、唱、演、说"
  • 故事接龙画卷:每人添加笔触后要编个新剧情
  • 音乐颜料盒:不同颜色对应不同乐器音效

北京安定医院艺术治疗科主任王大夫有句口头禅:"要让患者觉得在玩,而不是在治病。"他们科室最近搞了个"情绪大爆炸"工作坊,参与者可以戴着VR眼镜在虚拟画布上投掷彩色光球,据说对缓解焦虑特别有效。

三、生活中的情绪游戏灵感

其实这些方法在家也能玩出花样。我媳妇有次和闺女吵架后,俩人约定用漫画对话框的形式沟通。现在她们有个专门的"情绪手账本",生气时就画个喷火小龙,高兴了就贴彩虹贴纸。这法子还是从《创造性疗愈工作手册》里学来的,据说能降低67%的家庭冲突强度。

楼下幼儿园更会玩,老师带着孩子们用旧报纸做"情绪怪兽"。有个总爱咬人的小朋友做了个满嘴尖牙的怪物,做完主动跟老师说:"原来我的牙齿怪兽需要定期喂棉花糖啊。"

3.1 给成年人的游戏处方

  • 通勤路上玩"情绪色卡":根据心情给窗外景物上色
  • 会议间隙的"办公室涂鸦接力"
  • 睡前十分钟的"声音拼贴":用手机录制并混合白噪音

最近常看到小区广场上,大爷大妈们拿着水写布练字。李叔说他现在专门练"开心"、"平静"这些字,"写着写着心里就舒坦了"。这让我想起纽约大学艺术治疗项目主任Dr. Lisa和我说过的观点:当游戏元素渗入创作过程,艺术就变成了会呼吸的疗愈伙伴。

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,社区活动室又传来熟悉的欢笑声。或许真正的疗愈,就藏在那些允许我们暂时忘记"正确",单纯享受创作乐趣的游戏时光里。就像那个终于开口说话的小男孩,他摔坏的黏土飞机,此刻正在治疗室的展示架上,闪着金灿灿的光芒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