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在迷你世界里造火箭的初中生,后来怎么样了?
凌晨两点刷到陈俊烨的直播间时,他正用像素方块拼凑航天发动机燃料室。屏幕左上角挂着「通宵攻克推进器难题」的标题,评论区里飘过一串「这届初中生太可怕了」的弹幕。
一、从课桌到控制台的奇妙旅程
2019年夏天,刚升初二的陈俊烨在迷你世界教育版里搭了个会转的风车。这个用电路方块和机械臂组成的装置,后来被同学传到抖音,意外获得3.2万点赞。我在他发黄的笔记本里看到过当时的草图——页脚还印着「八年级物理作业本」。
- 2019.07 首个自动收割机作品走红
- 2020.03 复刻祝融号火星车机械臂
- 2021.12 自制运载火箭模型升空
这个总把校服袖子蹭满橡皮屑的男孩,后来成了迷你世界官方认证的「青少年创造者」。有次他偷偷告诉我,其实最早那个风车叶片转速不对,是半夜偷偷用妹妹的橡皮泥做了配重才转起来的。
二、方块宇宙里的硬核科研
陈俊烨的火箭工作室存档里,藏着237个失败版本。最夸张的是2022年4月的「长征五号」复刻项目,燃料箱压强参数错了小数点,发射时炸出满屏烟花效果。
项目 | 耗时 | 关键突破 |
三级推进系统 | 17天 | 用滑动方块模拟分级脱离 |
姿态控制模块 | 23天 | 触发器编写控制算法 |
有回他演示燃料混合比调试,突然对着屏幕叹气:「要是游戏里的氧化剂能像小卖部汽水一样随便买就好了」。这种带着泡面味的真实感,或许就是他的作品能打动20万粉丝的原因。
2.1 那些教科书不会教的事
在陈俊烨的电脑桌面上,除了迷你世界客户端,还躺着《火箭推进原理》《空气动力学基础》的PDF。但真正让他突破技术瓶颈的,是某天看妈妈用高压锅煮绿豆汤时获得的灵感——后来这个「压力容器安全阀」设计被用在了整流罩分离装置上。
三、当00后开始定义「学习」
去年暑假,陈俊烨在B站直播教小学生用红石电路做计算器。有家长发弹幕问「玩这个能提高物理成绩吗」,他边拧矿泉水瓶盖边说:「上次月考我电路图题扣了6分,但我知道怎么让游戏里的电流绕过岩浆层。」
他的书包侧袋常年装着三样东西:
- 翻烂的《航天器总体设计》
- 画满机械结构的草稿本
- 半包没吃完的薄荷糖
这种奇妙的混搭,像极了他那些既符合工程规范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。今年三月发布的「太空育种实验室」里,他用含水方块模拟植物在失重状态下的生长,这个设计后来被写进了某重点中学的生物拓展课案例。
四、凌晨三点的创造者社区
在某个被粉丝戏称为「夜猫子科研所」的QQ群里,陈俊烨经常突然甩出张截图:「这个着陆支架缓冲方案行不行?」然后引发几十条带着困意的技术讨论。最活跃的时段总是午夜到凌晨,成员们用各种方言语音交流着方块世界的「黑科技」。
有次他凌晨四点私信我:「刚发现用电梯方块做级间分离比滑动方块省30%运算量」。消息显示已读时,我才注意到窗外天都快亮了。这种带着年轻人特有的「熬夜亢奋」的创作状态,或许正是数字化原住民特有的学习方式。
现在他的书架上除了航天模型,还摆着去年迷你世界开发者大会的「最佳青少年创新奖」奖杯——底座上粘着块没清理干净的双面胶,据说是领奖当天匆忙从科学作业本上撕下来固定的。就像他常说的那句话:「反正能跑起来的代码就是好代码」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