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师和星铁角色对比怎么样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3

当阴阳师遇上星穹铁道:两个世界的角色设计能碰撞出什么火花?

凌晨三点半,电脑屏幕的光照在泡面桶上。我盯着《阴阳师》里大天狗的觉醒皮肤和《星穹铁道》中丹恒·饮月的技能特效,突然意识到这两款看似毫不相干的游戏,在角色塑造上居然藏着这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。

一、人设骨架:和风妖怪与太空歌剧的先天差异

抽卡时最让人纠结的从来不是概率,而是「这角色到底值不值得养」。《阴阳师》的八百比丘尼穿着十二单衣飘过庭院时,《星穹铁道》的姬子正用星穹列车炮轰碎陨石——这种对比就像拿抹茶大福和太空压缩饼干放同一个餐盘里。

对比维度 阴阳师 星穹铁道
文化基底 平安时代妖怪文化 科幻太空歌剧
角色原型 《百鬼夜行》文献记载 原创星际文明
服装设计 狩衣、振袖等传统服饰 机能风太空制服

记得有次在游戏论坛看到神乐和三月七的对比图,下面有条神回复:「一个要防妖怪掀裙子,一个怕太空服漏气」。虽然夸张,但确实点明了底层设计逻辑的不同——前者要还原文献中的妖怪形象,后者得让科幻设定能自圆其说。

1. 妖怪们的「历史包袱」

酒吞童子的葫芦在《今昔物语集》里真能装酒,游戏里就不得不做成攻击特效。而《星铁》的银狼能随便改代码,因为编剧说「朋洛洛族天生会黑客技术」——你看,原创世界观就是能为所欲为。

2. 科幻角色的「物理课代表」困境

但星穹列车组也有自己的麻烦。每次景元发动「神君」时,都有考据党在算:这金色大佛投影符合太空战力学吗?反观晴明的符咒,只要说句「急急如律令」就能糊弄过去。

二、技能包装:符咒与量子属性的奇妙巧合

凌晨四点十三分,发现咖啡喝完了。看着游戏里两个茨木(《阴阳师》的鬼王和《星铁》模拟宇宙里的彩蛋),突然意识到他们的大招设计居然遵循着相似的逻辑:

  • 视觉锚点:地狱之手 vs 黑洞吞噬
  • 数值设计:牺牲队友增伤 vs 消耗战技点爆发
  • 语音触发:「尝尝被地狱吞噬的滋味」vs「见识下星神的伟力」

这种相似绝非偶然。根据《游戏角色设计心理学》里的「三秒法则」,玩家必须在三秒内理解角色定位。所以:

  1. 近战输出都得有夸张的武器(鬼切太刀/刃的支离剑)
  2. 治疗角色必然伴随柔和光效(樱花妖的花瓣/白露的雨帘)
  3. 控制类技能总带延迟生效(雪女冰冻/瓦尔特时空禁锢)

不过《星穹铁道》多了个「属性克制」的变量。当你在仙舟用火系打冰胖时,会突然怀念《阴阳师》里不受属性限制的丑时之女——虽然她草人插得慢,但至少不挑食啊。

三、养成体验:御魂与光锥的隔空对话

手机闹铃显示05:20,想起昨天帮萌新配装时发生的对话:

「大佬,这个暴击两件套要不要留?」
「你先看主属性对不对,别学我当初把效果命中当宝」
「那星铁的光锥呢?」
「...先去睡吧,这问题够再开三小时研讨会」

两款游戏的装备系统就像螺蛳粉和意大利面——看着都是条状食物,实际吃法天差地别:

对比项 阴阳师御魂 星穹铁道光锥
随机性 6号位暴击看脸 行迹材料固定
搭配深度 4+2/2+2+2混搭 专属光锥最优解
资源消耗 金币强化赌脸 信用点固定升级

最戏剧性的是强化过程。《阴阳师》里+15御魂歪速度是日常,《星铁》虽然行迹材料固定,但那个「均衡等级」卡得人更绝望——就像等外卖时发现骑手在反方向越跑越远。

四、角色叙事:式神档案与列车日志

窗外的鸟开始叫了。翻着游戏里的故事碎片,发现《阴阳师》的式神传记像京都老店的菜单——必须按固定顺序解锁,但每道菜都藏着掌故。而《星穹铁道》的列车组故事更像太空站的便利贴,随便从哪张读起都能会心一笑。

比如解锁大岳丸全部传记要喂12颗黑蛋,堪比考日语N1的进度要求。但《星铁》的虎克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嚷嚷要当「鼹鼠党老大」,这种直球性格倒是省去了不少解锁步骤。

  • 阴阳师叙事特色:碎片化妖怪传说,需要拼凑完整形象
  • 星穹铁道叙事特色:即时互动对话,选择影响好感度

不过最近《阴阳师》的SP皮肤剧情也开始玩「平行世界」,《星铁》的模拟宇宙也在致敬《银河漫游指南》。看来好的角色叙事就像泡面,不管包装怎么变,核心都是「让玩家愿意泡下去」。

天快亮了,最后看了眼游戏里的两个场景:晴明站在樱花纷飞的庭院仰观星象,丹恒在列车观景车厢凝视星轨。突然觉得,或许所有抽卡游戏的角色设计,最终都是在满足我们对「另一个自己」的想象——无论是手持符咒的阴阳师,还是穿越星海的开拓者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