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通抢流量活动:品牌联合营销案例
联通抢流量活动:当通信巨头遇上跨界玩家
上周三下午,我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听见邻桌两位白领的对话:"你手机流量怎么总用不完?""办了联通和喜茶的联名套餐,买奶茶送20G流量..."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的狂热,只不过现在成年人"集"的是手机流量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流量争夺战中,中国联通使出的品牌联合营销招数,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。
流量卡的花式玩法进化史
记得2019年第一次接触腾讯王卡时,我像个发现的原始人——原来刷微信视频免流量的感觉这么爽。三年过去,联通的流量营销早已突破通信圈层,玩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跨界花样:
- 餐饮系:从麦当劳「5G套餐」到瑞幸咖啡「流量拿铁」
- 娱乐系:和平精英定制卡面 vs 原神主题语音包
- 生活服务系:美团外卖红包叠加夜间流量包
品牌联动的三重门道
某位在联通市场部工作的朋友透露,他们的联合营销筛选标准严格得像选秀:"品牌调性要契合年轻群体、用户基数至少500万、要有线上线下联动的能力..."这种挑剔造就了现象级案例——与B站合作的2233卡,上线当天服务器挤爆三次。
合作品牌 | 用户增长 | 日均流量消耗 | 活动周期 |
---|---|---|---|
腾讯视频 | +180万 | 2.1TB | 2022.6-9 |
京东PLUS | +92万 | 0.8TB | 2023.3-5 |
Keep运动 | +67万 | 0.5TB | 2023.7-今 |
藏在套餐里的消费心理学
仔细观察这些联名套餐的设计,会发现些有趣的规律。比如与视频平台合作的套餐,流量有效期通常覆盖寒暑假;和外卖平台联动的,优惠时段多集中在午晚餐时间。这种场景化绑定策略,让用户不知不觉形成消费依赖。
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老张说:"自从联通和元气森林搞了扫码赠流量活动,年轻顾客买饮料时都要把瓶子转两圈找二维码。"这种细微的消费行为改变,正是联合营销的精妙之处。
用户画像的精准打击
- Z世代:追求限定卡面和文化认同
- 职场新人:需要高性价比的组合套餐
- 家庭用户:侧重宽带+流量+视频会员打包
流量狂欢背后的技术基建
要实现这些天马行空的营销创意,离不开联通那套「智能冰激凌」系统的支撑。这个奇怪命名的平台,实际上是个实时流量调度中枢,能根据合作方的需求,动态调整不同场景的流量供给。
去年双十一,联通与淘宝推出的「直播专属流量包」,就是靠这个系统实现分秒级响应。据《通信技术月刊》报道,该系统单日最高处理过2.3亿次流量调度请求。
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,咖啡馆里的年轻人仍在讨论要不要囤下个月的联名套餐。或许明天醒来,我们的手机又会收到新的流量惊喜——谁知道联通下次会把流量塞进奶茶杯、电影票还是健身环里呢?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