贷十一活动安全提示: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
老张最近差点中招——他在购物节抢优惠时,突然收到“平台客服”的电话,对方准确报出他的订单信息和身份证号,要求他点击链接“解除账户风险”。幸亏他多留了个心眼,挂断电话后直接联系官方客服核实,这才发现是新型诈骗套路。
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正在裸奔
根据央行《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》,网络诈骗受害者中83%都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。这些数据可能通过:
- 公共WiFi窃取聊天记录
- 仿冒APP获取通讯录权限
- 快递单上的未加密信息
账户防护要像防盗门装三把锁
上周邻居李阿姨的购物账号被盗,骗子用她的信用额度买了8部手机。专业技术人员教我设置的三重防护特别管用:
- 第一重:大小写+符号的混合密码(例如TaoBao1123改成ta0B@o!11)
- 第二重:APP单独授权(关闭支付宝的通讯录读取权限)
- 第三重:转账延时到账(设置2小时延迟反悔期)
这些安全误区你别踩
常见操作 | 风险指数 | 正确姿势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用生日当支付密码 | ★★★★★ | 字母+纪念日缩写(如2008奥运→Aoyun08) | 公安部网安局 |
所有账户同个密码 | ★★★★☆ | 分级密码管理(金融类单独设密) | CNNIC第51次报告 |
直接点击短信链接 | ★★★☆☆ | 手动输入官网地址查询 | 银联风险监测中心 |
遇到这些情况马上报警
快递小哥说个真事:上个月有客户接到“退款电话”,对方让她在支付宝输入21号码。这其实是呼叫转移代码,一旦中招,所有验证码都会转到骗子手机。
- 收到带【】的所谓官方短信
- 要求共享屏幕操作账户
- 发送“中国银保监会”红头文件
给手机装上隐形防护罩
我在手机设置里发现了这个宝藏功能:应用锁+敏感操作二次验证。现在每次修改收货地址,都需要指纹+短信双认证。中国信通院的测试数据显示,这样做能让盗刷风险降低76%。
最近降温了,出门记得加件外套。账户安全这事,多穿几层防护总不会错。要是看到可疑链接,就当它是个烫手山芋——别接,直接扔进官方客服的确认锅里煮一煮再说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