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制实践活动中如何确保活动效果的最大化
法制实践活动中如何确保活动效果的最大化?三个接地气的妙招
老张上周在社区组织普法讲座时犯愁了:明明准备了厚厚一沓《民法典》案例,到场的老街坊们却哈欠连天。散场后李婶拉着他说:"张主任,您讲的那些条文我听着像天书,要是能教教我们怎么立遗嘱就好了..."这个场景让我想到,要让法治宣传真正入脑入心,光有热情可不够,得讲究点门道。
一、活动筹备就像煲汤,火候配料都要讲究
去年参加司法培训时,听市司法局王科长说过个有意思的比喻:做法治活动就像炖老火靓汤,食材新鲜、火候到位才能出好滋味。他们去年在农民工普法中做过对比实验:
宣传方式 | 覆盖人数 | 法律知识留存率 | 纠纷解决应用率 |
发放手册 | 1200人 | 18% | 5% |
情景短剧 | 800人 | 63% | 31% |
这就好比做菜要分客群:
- 给中学生准备模拟法庭剧本,比念法条有趣
- 教老人家用微信视频公证,比讲理论实用
- 给商户设计合同模板填空游戏,比考试更有效
二、活动现场要像茶馆,让人来了不想走
见过菜市场里的法律咨询台吗?某区法院小刘法官有绝活:总带着卡通版调解流程图和会发声的普法玩偶。有次张大妈咨询房产过户,他现场用手机演示"掌上法庭"操作,周围瞬间围上二十多个看热闹的街坊。
三、活动效果要像种菜,得定期施肥捉虫
去年参加某法治示范村验收时学到个妙招:他们给每户发法治积分存折,参加活动能积分换法律咨询时长。更绝的是村口大屏实时更新"法律明白人"排行榜,王铁柱家因为帮邻居调解宠物纠纷,两个月积分暴涨300点。
具体怎么落地?记住这三个"一"
- 每次活动前做15分钟需求调研(问卷星小程序就能搞定)
- 现场设置法律问题收集箱(用旧快递盒改造超省钱)
- 结束后三天内电话回访(重点问"您会怎么处理类似问题")
朝阳街道老赵说他现在搞活动都带着法治服务百宝箱:里面既有最高法的指导案例二维码,也有社区律师手绘的继承流程图。上次见他在幼儿园用交通安全跳房子游戏教交通法,孩子们玩疯了,家长在旁边看得直拍照。
说到底,法治实践不是完成任务,而是帮人系好生活的法律纽扣。就像老赵常念叨的:"得让大伙觉得法律是兜里的工具,不是墙上的摆设。"下次组织活动时,不妨先问问自己:这事要是摊我身上,什么样的普法方式真能帮到忙?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