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弘最近活动的社会责任
袁弘最近活动的社会责任:公益路上步履不停
最近在刷微博时,总能看见老袁(粉丝对袁弘的昵称)带着孩子在海边捡垃圾的照片。这位荧幕上风度翩翩的"十三爷",现实生活中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践行社会责任。从环保倡导到文化传承,让我们看看这位"斜杠演员"最近都在忙些什么。
一、环保行动派:带着儿子捡垃圾的明星爸爸
去年夏天在厦门观音山沙滩,有游客拍到袁弘带着3岁儿子四坨蹲在礁石间捡拾塑料瓶。面对粉丝打招呼,他笑着举起装满垃圾的网兜:"带孩子来当一日清洁工,比在家玩手机有意义吧?"
- 2023年4月 参与"净海行动"清除海洋垃圾1.2吨
- 2024年1月 自费购置500个环保帆布袋在社区发放
- 2024年5月 推动剧组采用可降解餐盒减少影视拍摄污染
活动类型 | 具体内容 | 覆盖人群 | 数据来源 |
环保实践 | 累计组织12场净滩活动 | 超过2000人次参与 | 中国绿化基金会2024年报 |
公益宣传 | 拍摄5支垃圾分类科普短视频 | 全网播放量破亿次 | 抖音公益频道后台数据 |
1.1 从个人行动到公众影响
在最近接受《南方周末》采访时,袁弘提到:"每次带孩子去公园,我们都会玩'垃圾猎人'游戏。现在四坨看到烟头比看到玩具还兴奋,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环保教育。"
二、文化守护者:让老手艺活在当下
今年清明假期,袁弘悄悄回到武汉老家,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汉绣。他举着绣了一半的楚凤图案自嘲:"我这手只适合拿剑,拿绣花针真是要命。"但转头就在微博发起寻找身边的手艺人话题,阅读量三天破8000万。
- 2023年9月 资助3名土家族织锦学徒深造
- 2024年3月 促成古法造纸技艺入驻上海博物馆文创店
- 2024年6月 联合故宫文创推出"新国潮"联名款折扇
2.1 当流量遇见传统
在《国家宝藏》节目录制现场,袁弘穿着改良汉服讲解曾侯乙编钟时,特意演示了如何用手机App模拟编钟音色。这种"古器今用"的创意,让B站上的年轻观众直呼"原来文物还能这么玩"。
三、教育支持者:大山里的星光电影院
今年儿童节前夕,袁弘团队给云南山区小学送去便携式放映设备。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直接捐款时,他解释:"放电影的时候,孩子们眼睛里的光,比任何捐赠数字都珍贵。"
项目名称 | 实施时间 | 受益学校 | 特色内容 |
光影计划 | 2023年9月-2024年6月 | 17所乡村小学 | 露天电影+导演连线 |
课本剧大赛 | 2024年3月启动 | 全国32所学校参与 | 优胜者可参与微电影拍摄 |
3.1 不只是物质捐助
在四川大凉山的某次探访中,袁弘发现孩子们最缺的不是书本,而是与外界的连接。他当即联系通信公司,为学校搭建了5G网络教室。现在那里的学生每周都能和城市孩子同上美术直播课。
四、抗疫行动:明星志愿者的24小时
今年初春上海疫情反复期间,有市民在社区核酸点遇见穿防护服的"大白",直到听见那句"请打开健康云"才认出是袁弘。他连续9天在社区做志愿者,还自掏腰包给独居老人送菜。
- 2023年12月 向武汉协和医院捐赠10台呼吸机
- 2024年2月 组织明星志愿者车队接送医护人员
- 2024年4月 开发公益小程序实现防疫物资智能调配
社区卫生站王护士长回忆:"有天暴雨,小袁浑身湿透还在帮居民送药。要不是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他,真以为就是个普通志愿者。"
五、公益新思路:当演员成为策展人
上个月在北京798艺术区,袁弘策划的"看见·非遗"沉浸式展览引发热议。展厅里,参观者可以戴着VR设备体验湘西蜡染制作全过程。这个看似"不务正业"的项目,其实已筹备两年多。
展览开幕当天,有位坐着轮椅的老匠人拉着袁弘的手说:"没想到我染了一辈子的布,年轻人戴上眼镜就能看明白。"
天色渐暗,袁弘又晒出新动态——这次是在青海参与雪豹保护项目。照片里他裹着军大衣,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,配文写着:"当了一天铲屎官,原来猛兽的便便这么有学术价值。"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