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工干活动作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
矿井下的工作环境复杂,矿工们每天重复的动作看似简单,却藏着不少安全隐患。老张干了二十年矿工,总说“动作对了是保命符,错了就是催命符”。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操作细节。
一、弯腰搬矿石的姿势误区
井下的矿石搬运占日常工作量的60%以上(数据来源:《矿业劳动强度分析报告》),不少老矿工会用“直腿弯腰”的方式搬重物,这个动作就像在腰上挂了十斤沙袋。
典型错误表现
- 弯腰角度超过45度时仍不弯曲膝盖
- 搬起瞬间猛发力造成腰部肌肉拉伤
- 转身时双脚不移动全靠腰部扭转
错误动作 | 正确方式 |
双腿伸直弯腰 | 保持膝盖微屈,臀部后坐 |
单侧手臂发力 | 双手环抱物品贴紧躯干 |
搬起时屏住呼吸 | 发力时匀速吐气 |
二、凿岩机操作的隐藏风险
新手常抱怨凿岩机“像头倔驴”,其实多是操作习惯问题。王技术员在培训时总强调:“机器震得越厉害,说明你握得越不对”。
常见问题清单
- 拇指与其他四指并列握持手柄
- 手肘完全伸直导致震动传导至肩关节
- 站立时双脚并拢失去缓冲空间
正确的握持应该像握网球拍,虎口形成缓冲垫。双腿保持前后弓箭步,让机器震动通过膝盖弯曲自然化解。
三、巷道行走的安全细节
井下巷道可不是散步的公园小道,潮湿的地面加上昏暗光线,每年因此发生的滑倒事故占工伤总数的23%(数据来源: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年报)。
危险动作 | 改进方案 |
双手插兜行走 | 单臂自然摆动保持平衡 |
靴底沾满煤渣 | 每两小时清理鞋底纹路 |
低头看手机 | 配备头灯并保持目视前方 |
老矿工的经验之谈
在倾斜巷道行走时,要像螃蟹那样横向移动。遇到湿滑地段,记得缩短步幅,用脚跟着地——这可是在井下摔过十几跤的老李头总结出的绝活。
四、交接班时的设备检查盲区
急着下班的心情谁都懂,但有些检查项真不能省。去年某矿井的传送带事故,就是因为交班时没发现固定螺丝少了半圈。
- 错误:只检查设备开关状态
- 正确:按照“听、看、摸”三步法检查
- 听运转异响
- 看仪表参数
- 摸电机温度
记得把检查结果写在交接本上,别光靠口头传达。工具间的老周就遇到过,因为口头交接不清楚,两台凿岩机同时“”的尴尬情况。
五、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误区
安全帽戴了二十年不等于戴对了,最近的安全检查发现,38%的矿工头盔下颌带是松的(数据来源:2023年矿业安全普查报告)。
常见问题 | 正确标准 |
自救器别在腰后 | 固定在胸前触手可及处 |
防护镜起雾不处理 | 定期涂抹防雾涂层 |
防尘口罩重复使用 | 4小时更换滤芯 |
井下潮湿环境容易让防护装备失效,建议在更衣室放个防潮箱。通风组的小赵就习惯把备用口罩用密封袋装着,这个法子还被安全科表扬过。
矿井深处传来换班的哨声,新一批矿工正在整理装备。记住这些细节,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让家人安心的最好方式。毕竟在井下,每个规范动作都是回家的通行证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