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者抄袭阴阳师神启荒怎么办
当王者荣耀被指抄袭阴阳师神启荒:一场玩家视角的拆解
凌晨两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闪烁的微信图标。游戏群里炸出三十多条未读消息,点开全是带着火气的截图——某知名UP主刚发布的《王者荣耀新英雄镜技能机制与阴阳师神启荒高度重合》对比视频。泡面汤已经凝了一层油膜,我掰开一次性筷子搅了搅,心想这碗瓜怕是吃不完了。
一、争议焦点:哪些内容被指"复制粘贴"?
翻完所有对比素材,争议主要集中在三处:
- 技能特效既视感:镜的刀刃轨迹与神启荒的"月蚀"技能,都用了类似的深蓝色粒子拖尾效果
- 动作设计相似度:持刀后撤步接突进的起手式,两个角色转身幅度几乎一致
- 视觉元素撞车:角色周身环绕的发光符文,形状排列像极了阴阳师的"星轨"设定
对比项 | 王者荣耀-镜 | 阴阳师-神启荒 |
核心技能 | 裂空之刃(多段位移斩击) | 月蚀(三段星轨突进) |
特效主色调 | 钴蓝+银白 | 群青+月白 |
受击反馈 | 破碎镜面效果 | 星屑迸溅效果 |
群里学美术的老王突然冒泡:"这种程度的相似,就像把宜家的毕利书柜刷成黑色说是自己设计的——创意撞车可以理解,但连螺丝孔位置都一样就过分了。"
二、法律视角:到底算不算抄袭?
啃着冷掉的鸡翅,我翻出《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》。游戏圈这类纠纷通常涉及三个法律概念:
- 思想与表达二分法:法律不保护"多段位移刺客"这个创意,但保护具体技能特效呈现
- 实质性相似:需要证明存在逐帧复制的证据链
- 接触可能性:腾讯团队是否确实接触过阴阳师源码或设计文档
去年某二次元游戏起诉竞品案判决书里写着:"角色旋转时头发飘动幅度相同不构成侵权,但连飘动节奏帧数一致则可能侵权"。对照这个标准,目前流出的对比素材更像前者。
三、行业潜规则:那些心照不宣的"借鉴"
咖啡续到第三杯时,想起入行时前辈的忠告:"国内游戏设计有个30%改良原则——改动原设计30%以上元素就很难被认定侵权。"常见的操作手法包括:
- 把直线冲击波改成蛇形轨迹
- 给相似技能添加前摇/后摇差异
- 调整粒子特效的发射角度和密度
网易2018年《决战!平安京》和《王者荣耀》的式神/英雄设计,就上演过类似的"即视感"争议。当时行业自媒体"游戏葡萄"的报道标题很妙:《当两个学霸的作业本意外相似》。
四、玩家真实反应:愤怒还是无所谓?
微博超话里两派吵得不可开交。收集了500多条有效评论,情绪分布很有意思:
阵营 | 典型发言 | 占比 |
愤怒派 | "腾讯连换皮都懒得换了吗?" | 41% |
中立派 | "玩法相似很正常,好玩就行" | 33% |
乐子人 | "打起来!我要看血流成河!" | 26% |
特别有意思的是,有阴阳师老玩家晒出2017年同人创作,证明神启荒的设计本身也参考过《罪恶装备》角色,评论区瞬间变成"抄袭食物链"大型科普现场。
五、设计困局:创新到底有多难?
凌晨四点十七分,窗外的洒水车开始工作。想起去年参加GameJam时,我们组做roguelike游戏,明明想原创个BOSS机制,测试时玩家却齐喊"这不就是《黑魂》的咒蛙吗"。后来发现:
- 冷兵器战斗设计总共就几十种基础动作模组
- 受限于移动端性能,特效粒子数量存在天花板
- 玩家认知惯性导致某些设计语言成为"标配"
《游戏机制:高级游戏设计技术》里说过,真正创新的设计往往会让玩家感到"反直觉"。就像第一次玩《塞尔达传说:荒野之息》时,很多人不习惯用磁铁吸金属块砸怪——因为打破了"武器只能挥砍"的思维定式。
天快亮了,群里有策划朋友发了段语音,背景音是婴儿哭声:"别吵了...你们知道做新英雄要过多少关吗?从市场调研到技能验证,最后能用的方案都是戴着镣铐跳舞..."突然理解为什么近年新英雄总带着既视感,可能不是不想创新,而是层层审批后,最安全的方案永远长得像成功过的前辈。
咖啡杯底沉着未化的糖粒,显示器蓝光在镜片上晕开。楼下早餐铺开始炸油条,铁铲碰撞声里突然想起大学游戏设计课上,教授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大圈:"所谓原创,就是把别人散落的灵感珍珠,串成自己的项链"——就是不知道这次,腾讯到底是在串项链,还是直接把别人的项链喷了层新漆?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