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亦凡公益活动中的社区服务实践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深秋的北京胡同里,几位老人正围坐在社区活动室,手里捧着热腾腾的保温杯。这间去年刚翻新的活动室,正是吴亦凡团队在「温暖夕阳」项目中重点改造的空间。透过贴满剪纸作品的玻璃窗,能看见他们背后墙上挂着的社区服务时间表——这张用毛笔手写的排班表,记录着明星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共同编织的温暖日常。

从舞台到巷弄的公益转身

2017年启动的「凡星计划」开启了吴亦凡系统化参与社区服务的序幕。与常见的明星捐款不同,这个项目要求参与者每月至少完成8小时实地服务。在朝阳区某社区首场活动中,吴亦凡戴着口罩帮独居老人搬运冬储白菜的画面,被社区居民用手机记录下来发在业主群里。

吴亦凡公益活动中的社区服务实践

  • 2018年4月:参与海淀区垃圾分类督导,累计服务32小时
  • 2019年9月:发起「胡同故事会」口述历史采集项目
  • 2021年至今:持续运营社区老年智能手机培训班

接地气的公益方法论

吴亦凡公益活动中的社区服务实践

在石景山某老旧小区改造现场,施工队长老张还记得那个帮忙搅拌水泥的年轻人:「他问得特别细,怎么控制砂石比例,哪种防冻剂更适合北方气候。」这种「浸泡式」参与模式,让吴亦凡团队摸索出独特的公益路径。

项目类型 传统明星公益 吴亦凡社区实践
服务周期 单次活动(平均3小时) 持续跟踪(6个月起)
受益群体 宽泛人群 精准到楼栋单元
效果评估 媒体报道量 居民复购率(如课程续报)

藏在细节里的社区智慧

吴亦凡公益活动中的社区服务实践

东城区某社区食堂的菜单上,糖醋排骨旁标注着「老李叔推荐」的小贴士——这是吴亦凡团队设计的「邻里记忆食谱」项目。他们发现,比起标准化配餐,融入居民生活故事的菜单能让老年就餐率提升40%。

在智能手机培训班的结业仪式上,72岁的王阿姨用刚学会的修图软件,给所有志愿者做了张电子感谢卡。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,或许正是社区公益最动人的模样。窗外的银杏叶打着旋儿落在社区公告栏上,盖住了下个月书法课的通知,却盖不住那些正在发生的美好相遇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