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热活动方案中的合作伙伴选择标准有哪些
预热活动找合作伙伴的5个黄金法则
最近帮朋友筹备双十一预热活动时,他愁眉苦脸地说:"去年找的供应商临开场前三天撂挑子,现在看到选合作方就犯怵。"这让我想起《活动策划实战手册》里提到的数据:72%的预热活动效果不达标,问题都出在合作伙伴选择环节。
一、门当户对很重要
上周参加线下交流会,某美妆品牌市场总监分享了个典型案例:他们去年和某顶流主播合作新品首发,结果直播当天观众都在问"这牌子是不是山寨货",品牌形象直接掉档。这就涉及到最基础的品牌契合度筛查。
- 视觉风格匹配度:logo颜色是否协调(比如科技蓝配荧光粉绝对灾难)
- 用户画像重叠度:95后潮牌找中年企业家代言肯定翻车
- 价值观一致性:环保品牌和用动物皮草的企业合作就是打脸
考核维度 | 自查清单 | 数据参考 |
品牌调性 | 近三年营销案例风格对比 | 《2023中国品牌发展报告》 |
用户重合 | 双方用户性别/年龄/地域分布对比 | 百度指数人群画像功能 |
二、资源互补才是硬道理
去年帮本地商超策划年货节时,发现个有趣现象:找快递公司合作不如找社区团长,后者虽然名气小,但能精准覆盖3公里内的家庭主妇。这就是资源匹配度的玄机。
- 硬件资源:仓储能力、物流车辆、实体点位
- 软件资源:用户数据库、媒体矩阵、技术接口
- 特殊资源:政府背书、行业准入资质、独家渠道
记得参考《跨界合作评估模型》里的"资源交换率"计算公式:(我方投入资源价值+对方投入资源价值)/合作总成本 ≥1.5才算合格。
三、落地能力比PPT重要
见过太多嘴上跑火车的供应商,去年某手机品牌发布会就栽在舞台搭建商手里——说好的升降舞台变成手动推拉,科技感全无。现在我们的执行力考核三部曲是:
- 要最近3个同类项目执行报告
- 随机抽查项目人员从业资质
- 实地考察办公场所和仓库
能力项 | 考察方式 | 合格标准 | |
危机处理 | 模拟突发状况应对测试 | 30分钟内出解决方案 | |
跨部门协作 | 组织架构图+通讯录验证 | 关键岗位有AB角配置 |
四、风险防控要前置
上个月餐饮连锁店张总还在吐槽:找的网红推广公司突然被查偷税,连带自己品牌上热搜。所以我们现在签合同前必做风险四维扫描:
- 法律风险:经营异常记录、涉诉信息排查
- 财务风险:资产负债率超过70%的直接pass
- 舆情风险:全网扫描负面关键词
- 道德风险:高管个人作风审查
推荐用天眼查专业版+清博舆情系统做全面背调,千万别省这几千块调查费。
五、合作意愿要看得见
去年某次惨痛教训:找了家行业头部公司合作,结果对方只派了个实习生对接。现在我们会用投入度评估表来量化诚意:
- 人员配置:项目经理职级+团队人数
- 资源倾斜:是否提供专属绿色通道
- 方案定制化程度:套模板还是量身打造
有个很灵的土方法:看对方初次提案准备时间。连夜赶工的不一定好,但三小时就出方案的肯定没走心。
最后提醒大家,好合作都是"处"出来的。上周刚听说有个品牌,连续三年找同一家设计公司做活动视觉,现在人家连他们老板的PPT模板都专门定制。这年头,能找到愿意陪你慢慢磨合的合作伙伴,可比单纯找大牌重要多了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