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酱活动打捞全面指南
最近在沿海城市掀起了一股"爱酱活动打捞"热潮,朋友圈里到处都能看到大家晒战利品的照片。作为资深赶海爱好者,我上周刚跟着本地渔协组织的专业团队体验了一把,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玩转这个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。
一、什么是爱酱活动打捞?
这项活动最初是日本宫城县2019年发起的海洋环保项目,名字来源于当地吉祥物"爱酱"。2023年经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改良后引入我国,主要目的是清理近海人工渔礁区的废弃渔网。根据《海洋生态保护蓝皮书》数据,我国每年约有12万吨废弃渔具流入海洋,这些"幽灵渔网"会持续缠绕海洋生物至少600年。
1.1 活动三大亮点
- 环保+收获双赢:每清理1公斤废弃渔网可兑换3个积分,积分能兑换海鲜券
- 专业安全保障:配备GPS定位救生衣和紧急浮标装置
- 趣味竞赛机制:每月评选"海洋卫士"颁发特别纪念品
二、必备装备清单
记得第一次参加时,我带着普通赶海工具就去了,结果完全不够用。后来请教了渔具店王师傅,他给配了套专业装备:
装备类型 | 基础款 | 进阶款 | 数据来源 |
防割手套 | 加厚帆布(防护3级) | 凯夫拉纤维(防护5级) | 《2023海上作业防护标准》 |
打捞网 | 1.5米伸缩网 | 3米折叠式钛合金网 | 青岛海洋装备展实测数据 |
收纳袋 | 普通编织袋 | 带浮力标识的EPP材质袋 | 中国渔政推荐装备 |
三、实战技巧大公开
上周在舟山海域,我们小组创下单日清理82公斤的纪录,这里分享几个独门秘籍:
3.1 潮汐把握诀窍
作业时间是退潮后1.5小时,这个时段海底能见度提高30%(据舟山海洋预报台数据),而且渔网缠绕物会随洋流聚集在礁石凹陷处。
3.2 渔网识别技巧
- 看颜色:半透明的绿色渔网多是近3年废弃的
- 摸质地:发脆的灰色渔网通常超过5年
- 闻味道:有柴油味的可能附带其他垃圾
四、安全须知要牢记
上次亲眼看到有位大叔没穿防割手套,被旧渔网划伤需要缝针。根据《国际水下作业安全报告》,正确穿戴装备能降低87%的受伤风险。特别要注意:
- 遇到缠脚情况立即静止并呼救
- 发现可疑化学物品要标记后上报
- 每30分钟检查1次救生装置气密性
五、常见误区避坑指南
新手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:
- 把养殖区浮球当垃圾打捞(每个浮球赔偿200元)
- 雨天坚持作业(实际上海水能见度会降60%)
- 用普通秤称重(必须使用活动特制防水秤)
六、全国热门打捞点对比
海域 | 季节 | 渔网密度 | 特色物种 |
舟山嵊泗 | 4-6月 | 3.8公斤/平方米 | 黄鱼群 |
青岛灵山湾 | 9-11月 | 2.3公斤/平方米 | 鲍鱼苗 |
三亚西岛 | 全年 | 1.9公斤/平方米 | 热带珊瑚 |
七、我的打捞日记
还记得第一次捞到整张渔网的激动,虽然弄得浑身海腥味,但看到积分卡上的数字特别有成就感。建议大家带点独立包装的小零食,补充体力时也不会弄脏手。最近发现夜间的荧光打捞特别有意思,在专业探照灯下,不同年份的渔网会呈现不同颜色的反光呢。
海边微风轻轻吹过,远处又有新的小队带着装备走来。码头上工作人员正在清点早上的战利品,阳光照在成堆的回收渔网上闪着细碎的光。今天的潮水似乎比往常退得更远些,或许能发现更多沉睡在海底的"历史"呢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