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怎么画的动作
蛋仔派对动作绘制指南:从线条到动态的保姆级教程
凌晨两点半,我第N次擦掉画歪的蛋仔耳朵时突然顿悟——这圆滚滚的小东西看似简单,真要画出那种弹弹的动态感,得先把自己变成一颗会观察的鸡蛋。去年给侄女画生日贺卡翻车后,我啃了三个月动画原理教材,现在终于能对着蛋仔派对游戏截图快速抓准动作特征了。
一、先搞懂蛋仔的身体密码
你以为它就是个椭圆加四肢?太天真了!观察游戏里跑跳时的变形规律:
- 受压状态:下落时身体会纵向压缩15%左右,像捏扁的饭团
- 伸展状态:跳跃到最高点会横向拉长,活像被甩开的年糕
- 关节秘密:手肘膝盖其实有隐藏的弧度,但永远保持橡皮管般的柔软感
动作类型 | 身体变形幅度 | 参考帧数 |
普通行走 | 宽度±8% | 6帧循环 |
兴奋跳跃 | 高度压缩20% | 3帧蓄力+5帧腾空 |
二、动态线稿的野路子技巧
别急着画轮廓!我的数位板上常年开着这三个图层:
1. 动态骨架层
用红色画弹簧线——把脊椎画成压扁的S形,四肢用有弹性的曲线连接。参考理查德·威廉姆斯《动画师生存手册》里的弹跳球原理,但要把反弹时间延长到12帧左右才有蛋仔特有的憨萌感。
2. 体积暗示层
蓝色轻扫球体辅助线:头部是完整的圆,身体用两个重叠的椭圆表示,注意臀部要比肩膀椭圆大1.2倍。这个技巧是从迪士尼老动画师Milt Kahl的笔记里偷师的。
3. 触感强化层
用浅灰色补上挤压线和拉伸线:在着地瞬间的脚底画放射状短线,腾空时在头顶加几条流动的弧线。这个步骤我失败过二十多次才发现浓度要控制在15%透明度才自然。
三、让动作活起来的细节魔鬼
上周给同人图加了个小改动,点赞突然暴涨——只是在摔倒动作里让呆毛延迟了3帧飘动。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才是灵魂:
- 腮红在剧烈运动时会变成抖动的水滴形
- 眼睛高光要跟着惯性移动,但永远比眼球慢半拍
- 落地时脚掌会短暂变成扁平的布丁状
凌晨三点半的咖啡渍在速写本上晕开时,我盯着自己画的翻滚蛋仔突然笑出声——它的左耳比右边多抖了0.5秒,反而有种真实的笨拙感。或许完美的蛋仔动作就该带点这样的不完美,就像第一次玩派对游戏时总会撞墙的我们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