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必看:考前考中考后安全细节全解析
嘿,考生和家长朋友们!每年6月,空气里都飘着栀子花香和紧张的气息。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,更是细节的比拼。今天咱们就唠唠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考试安全细节——从进考场前到交卷后,这些干货能帮你避开80%的意外状况。
一、考试前夜的三大禁忌
记得去年邻校有个学霸,考前突发肠胃炎住院,就因为吃了妈妈特意准备的「满分套餐」。这些血泪教训可得记牢:
1. 饮食安全红线
- 三不吃:生冷海鲜、路边摊、没吃过的新食材
- 黄金菜单:清蒸鱼+白灼菜心+杂粮饭(教育部营养研究中心推荐)
- 特别提醒:别碰功能性饮料,温开水才是考场标配
2. 物品准备清单
必带物品 | 禁带物品 |
透明文件袋(装准考证+身份证) | 智能手表/电子设备 |
2B铅笔3支(别只带1支!) | 修正液/胶带 |
无文字水瓶 | 金属首饰 |
二、考场生存指南
去年某考场30分钟响起的警报声,至今让人心有余悸——某个考生的金属牙套触发了安检。这些实战经验能让你稳如泰山:
1. 穿衣宝典
- 选纯棉T恤+薄外套(应对空调温度)
- 避开带金属拉链的裤子
- 准备两双鞋子:运动鞋+布鞋(防下雨)
2. 应急锦囊
突发状况 | 正确应对 |
忘带准考证 | 立即联系送考老师(各考点均设应急通道) |
突然腹痛 | 举手示意去卫生间(须有同性监考陪同) |
答题卡污损 | 立即要求更换(在开考后1小时内有效) |
三、考后防骗指南
去年高考结束当天,某家长收到「内部补录」短信,差点损失5万元。这些陷阱要睁大眼睛识别:
- 警惕「提前查分」链接(官方查分渠道唯一)
- 远离「大数据精准填报」APP(教育部已发布预警)
- 小心「特招名额」电话(所有招生信息阳光高考平台公示)
窗外蝉鸣渐起,记得把透明文件袋放在玄关显眼处。准考证在灯光下泛着微光,就像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晚上。愿每位考生都能平安顺利地完成这场人生大考,考场外的栀子花开得正好呢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