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蓝航线活动封面设计比赛获奖者专访
碧蓝航线活动封面设计比赛获奖者专访:那些藏在像素背后的故事
一、当游戏美术遇见玩家创意
上个月底,《碧蓝航线》官方公布了第三届「港区印象」活动封面设计大赛结果。这场吸引了327组参赛者的视觉盛宴,最终由来自广州的独立画师「海盐曲奇」摘得桂冠。我蹲守在获奖公告发布后的第七天,终于在他们家楼下的猫咖见到了这位总是戴着鲸鱼耳钉的姑娘。
1.1 咖啡馆里的初印象
推开店门时,她正用数位笔在平板上勾线,手边放着半杯凉透的抹茶拿铁。「其实我到现在还觉得像做梦,」她笑着把设备转过来给我看屏幕上的参赛作品,「你看这个夕立改二的动态效果,光是舰装的光影就改了二十多版。」
- 参赛作品名称:《破晓的守望者》
- 创作周期:42天(含3次推翻重制)
- 使用软件:Photoshop、Blender、After Effects
二、冠军设计背后的秘密
设计元素 | 冠军作品 | 往届优秀作品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角色动态 | 三视图联动 | 单视角呈现 | 《2023游戏美术年鉴》 |
场景纵深 | 7层景深 | 3-5层景深 | 东京电玩展技术报告 |
色彩方案 | 动态渐变色域 | 静态配色 | Adobe创意趋势白皮书 |
2.1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魔鬼
「最要命的是动态天气系统,」她指着作品中飘落的雪花,「每片雪花的折射率都要对应不同材质的舰装部件。有次渲染到凌晨三点,突然发现企业号的眼罩反光方向错了——当时真的想把电脑扔进珠江。」
三、对话创作团队核心成员
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窗,斜阳在她手绘的罗德尼舰装草图上投下细碎光斑。当我们聊到创作瓶颈期时,她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:「你看这个,当时为了观察港口晨雾的光线变化,我连续五天凌晨四点去琶洲码头蹲点。」
- Q:作品中最满意的设计是什么?
- A:「应该是贝尔法斯特的茶具组动态交互,当玩家点击时会根据时段变化饮品」
- Q:遇到最大的技术挑战?
- A:「实现航母甲板光影与海面波动的实时互动,最后用了粒子追踪算法」
四、从玩家到创作者的身份转换
谈话间,她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提醒。「都是游戏群里的小伙伴,」她晃了晃手机壳上印着的圣地亚哥Q版头像,「其实提交作品前,我在七个玩家社区做过匿名调研。有次因为采纳了驱逐舰厨们的意见,差点和战列舰派吵起来。」
4.1 那些温暖又糟心的日常
窗外的霓虹灯渐次亮起时,她提到件趣事:「决赛阶段有个小插曲——有天发现自己的线稿被某淘宝店盗用做手机壳,结果店家客服居然是我的游戏好友。最后他们下架商品时,还送我套限定皮肤作为补偿。」
五、关于未来的颜色
咖啡馆打烊的提示音响起时,她正在调试新的笔刷预设。「下个月打算尝试全息投影作品,」收拾数位屏时,她指给我看贴在设备背面的便签纸,上面用彩笔写着「别忘了俾斯麦的瞳孔高光要带点普鲁士蓝」。
走出店门,珠江的晚风裹挟着潮湿水汽扑面而来。远处广州塔的霓虹倒映在江面上,恍惚间与游戏里某个港区的夜景重叠在一起。街角便利店飘来关东煮的香气,混着某个玩家外放的《碧蓝航线》登陆BGM,在暮色中渐渐散开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