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美食的诱惑
深夜写稿:当蛋仔派对遇到美食诱惑,谁能扛得住啊
凌晨两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发呆,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可乐还在冒水珠。突然想到昨天玩《蛋仔派对》时,游戏里那些晃来晃去的甜甜圈和汉堡包——这破游戏怎么连食物建模都这么诱人啊?干脆爬起来翻出笔记本,决定把这事儿写明白。
一、游戏里的美食为什么让人流口水
说真的,我第一次在蛋仔岛看到那个三层奶油蛋糕时,手指头就不自觉在屏幕上多戳了两下。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游戏美工用了三个阴招:
- 饱和度拉满:现实中的草莓哪有那么红?但游戏里就是要红得发亮
- 动态效果作弊:奶油会颤巍巍地晃动,巧克力酱永远处于将流未流的状态
- 夸张造型:现实里谁家甜甜圈直径30厘米啊?但在游戏里就是合理
心理学上管这个叫"超常刺激",就像抖音滤镜把眼睛放大到离谱的程度,我们明知道假却还是爱看。去年《虚拟环境设计学报》有篇论文专门分析过这个现象。
1. 玩家们最馋的TOP5食物
排名 | 食物名称 | 出现地图 |
1 | 熔岩巧克力瀑布 | 甜点峡谷 |
2 | 会跳的麻薯团子 | 糯米天堂 |
3 | 彩虹马卡龙塔 | 下午茶派对 |
(写到这儿发现已经凌晨三点十五,表格先列三个吧反正你们懂这个意思)
二、现实版蛋仔美食翻车实录
上个月我照着游戏里的造型做了个同款蛋糕,结果...这么说吧,当我试图把草莓堆到第八层的时候,整个结构就像游戏里被炸弹炸到的蛋仔一样塌了。后来问了学食品设计的发小,才知道游戏里那些反重力设计都是骗人的:
- 现实中的奶油支撑力最多维持五层
- 流动的糖浆会直接渗透蛋糕胚
- 游戏里食物永远保持最佳状态不会融化
不过也有成功案例!B站有个叫"厨房毁灭者"的UP主,真的复刻出了会弹跳的麻薯球——虽然弹起来砸到他额头上的样子很好笑。
2. 游戏vs现实食物参数对比
(突然发现Excel还开着,顺手做个对比)
项目 | 游戏数值 | 现实数值 |
汉堡高度 | 25cm | 10-12cm |
冰淇淋融化时间 | 永不融化 | 3分钟(夏天) |
三、半夜玩游戏的隐藏风险
别问我怎么知道的——上周凌晨四点打完"甜品大作战"关卡后,我穿着拖鞋跑去24小时便利店买泡面的样子一定很狼狈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去年发过健康提醒,游戏里反复出现食物画面会刺激食欲,这个叫"视觉饥饿效应"。
更可怕的是那些联名款。去年肯德基和蛋仔派对搞活动时,我为了集齐玩具吃了整整一周的炸鸡...现在看到游戏里的鸡腿道具还会条件反射咽口水。
窗外开始有鸟叫了,咖啡杯早就见底。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游戏里那个总是被撞翻的奶茶杯,其实参考了上海某网红奶茶店的造型,但设计师把杯身放大了1.5倍,这样碰撞时的物理效果更滑稽。难怪每次看到它倒下的慢动作,我都莫名想笑又想喝奶茶...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