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世相营销活动的目标受众定位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新世相营销活动的目标受众定位:为什么总能让年轻人主动转发?

早上8点,你在地铁里刷到新世相的《凌晨四点的北京》活动海报,手指不受控制地点了分享键。午休时,同事群里突然都在讨论"逃离北上广"的机票领取攻略。这些场景印证着新世相营销活动的魔力——他们总能用精准的受众定位,让特定人群自发成为传播节点。

藏在活动创意里的用户画像

2016年爆红的「逃离北上广」活动,看似随意发放的30张机票,实则藏着精密的用户定位逻辑。根据艾瑞咨询《中国都市白领压力报告》,当时北上广深25-35岁上班族中,78%存在周期性焦虑情绪,这正是活动的核心触发点。

新世相营销活动的目标受众定位

活动案例 显性标签 隐性需求 数据支撑
逃离北上广 一线城市/白领/25-35岁 逃离压力/寻求认同 QuestMobile城市青年洞察
凌晨四点的北京 北漂族/服务业/夜班人群 价值证明/情感共鸣 美团外卖骑手调研
毕业季校招指南 应届生/985院校/商科专业 职场焦虑/信息筛选 智联招聘年度报告

年龄与地域的精准卡位

打开新世相的活动报名页,你会注意到他们总在强调具体城市圈层。就像「武汉春日约会企划」限定长江大桥周边3公里居民参与,这种地理围栏技术把辐射范围精准控制在直径5公里的情感共同体中。

情绪共振才是真正的筛选器

当其他品牌还在用年龄性别划分人群时,新世相已经玩起了「情绪颗粒度」定位。他们的后台数据显示,参与「晚安短信计划」的用户中,有43%曾在深夜搜索过心理咨询相关内容(数据来源:CBNData情绪消费报告)。

  • 孤独感浓度检测:通过UGC内容中的高频词抓取
  • 共情力指数测算:基于转发时的附加评论情感分析
  • 社交货币价值:衡量用户分享后的二次传播系数

藏在转发按钮里的心理学

你肯定注意过新世相活动页那个特别的分享按钮——不是冷冰冰的「分享到朋友圈」,而是「告诉那个懂你的人」。这种设计让北京国贸的白领Lisa在转发时,自动过滤掉了通讯录里的客户和领导,精准触达大学闺蜜群。

从社媒行为反推用户画像

新世相团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:所有活动策划必须先在豆瓣小组进行48小时话题发酵测试。他们发现,在小红书收藏过「治愈书单」的用户,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的概率是普通用户的2.3倍(数据来源:新榜文化消费白皮书)。

最近的地铁广告投放也暗藏玄机。选择在知春路、西二旗等互联网公司聚集区域铺设「职场生存指南」活动海报,是因为这些站点早高峰人流的手机连Wi-Fi热点中,36%曾访问过求职类网站(数据来源:高德地图通勤洞察)。

跨平台的行为轨迹拼图

当你在微博吐槽加班时,可能不知道新世相的爬虫系统正在捕捉关键词。他们的用户画像由20+个数据源拼接而成:

  • B站深夜观看「治愈系ASMR」的历史记录
  • 大众点评收藏的「解压体验馆」
  • Keep运动日志中的情绪标记

秋日傍晚,你收到朋友发来的新世相活动链接,准备报名时发现报名表里的问题有点特别:「最近单曲循环的歌」、「手机相册最新一张照片」、「微信对话框置顶联系人」...这些看似随性的问题,正在悄悄完成最后10%的用户画像补全。

窗外的梧桐叶飘过写字楼,楼下咖啡店又换上了新世相的联名杯套。你不知道的是,杯套上那个需要横屏扫码的特殊设计,就是为了筛选出手机里装着专业摄影APP的视觉系用户。这些细腻到毛孔的定位策略,正在重新定义现代营销的精准触达。

新世相营销活动的目标受众定位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