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者荣耀可曾有过遗憾吗
王者荣耀可曾有过遗憾吗
凌晨三点半,我盯着手机屏幕里灰掉的"失败"字样,突然想到这个问题。作为国内手游界的顶流,《王者荣耀》这七年走过的路,确实藏着不少耐人寻味的遗憾。
那些被重做的英雄们
老玩家都记得2017年宫本武藏的重做。这个被称为"超级兵"的战士,前后被削了六十多次。最讽刺的是,2016年职业联赛上,选手们用他打出过11杀0死的战绩——而现在的新玩家根本想象不出那个能一打五的剑圣。
- 初代宫本:三段位移带击飞,大招锁定无解
- 现版宫本:笨重得像穿着棉袄打架
还有安琪拉。最早她的熊玩偶是召唤物,现在变成了纯法师。每次看新手教程里那个突兀的火球术,我都觉得像是删掉了半部游戏史。
永远消失的经典模式
记得五军对决吗?八支两人小队在梅花状地图混战,活到最后才算赢。这个2018年春节上线的模式,现在连游戏百科里都查不到详细规则了。
消失的模式 | 存活时间 | 玩家评分 |
五军对决 | 11个月 | 4.8/5 |
契约之战 | 7个月 | 4.6/5 |
最可惜的是日之塔。这个PVE副本当年耗了天美三个月开发,结果因为装备系统太复杂,半年就关服。现在想想,要是能坚持优化而不是直接放弃,说不定能做成手游版的《暗黑破坏神》。
被平衡性毁掉的天才设计
2019年的觉醒之战本可以封神——所有技能强化三倍,后羿大招能拐弯,钟馗钩子长达半个屏幕。但就因为平衡太难做,现在变成限时开放的节日彩蛋。
还有早期的铭文系统。攒一套150级铭文得肝半年,但确实能让英雄玩出不同流派。现在改成所谓的"全民公平",反而让游戏少了些深度。
海外版的遗憾
Arena of Valor(海外版王者)在欧美始终不温不火。不是游戏不好,是运营太固执——非要保留吕布、貂蝉这些西方玩家完全无感的三国英雄,却不肯引进漫威联名皮肤(国内倒是上了圣斗士和仙剑)。
最魔幻的是越南服。因为玩家太狂热,当地运营商把服务器改成了独立版本,现在连英雄都和国服不一样了。这种文化隔阂造成的分裂,怕是很难再弥合。
技术债越堆越高
你发现没有?王者现在每次大版本更新,安装包就大一圈。我的128G手机已经删光了照片,还是会在赛季更新时弹存储不足。
还有那个祖传的匹配机制。ELO算法从2016年用到现在,虽然加了什么"鹰眼护卫队",但半夜单排照样能遇到四法师阵容。不是技术做不到,是千万级日活下,改算法风险太大。
窗外天快亮了,游戏里的好友列表又灰了几个。可能就像人生一样,遗憾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吧。屏幕上的亚瑟还在挥剑,只是不知道七年前第一次点开这个图标时的心跳,还能不能找得回来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