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有人说"小梨不是梨王者荣耀",他们到底在聊什么?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凌晨两点半,我第N次刷到"小梨不是梨王者荣耀"这个梗的时候,终于忍不住把冰可乐往桌上一跺——这届网友的脑洞真是比我的黑眼圈还深。作为一个在王者峡谷混迹2000多场的资深混子,今天必须把这事儿掰扯明白。

一、这个梗到底从哪冒出来的?

事情得追溯到去年冬天,某直播平台有个叫"小梨"的主播打王者时,队友突然在公屏发了句:"小梨不是梨"。当时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了:

  • 有人以为是新英雄外号
  • 有人猜是战队暗号
  • 最绝的是个东北老铁说:"这不废话么,梨是水果,人家是主播"

后来发现真相特别朴实——那局游戏里有个ID叫"梨"的玩家挂机了,队友纯粹是提醒小梨别认错人。但网友哪能放过这种素材?第二天#小梨不是梨王者荣耀#就上了热搜。

二、为什么这个梗能火出圈?

根据《网络流行语传播规律研究》的数据,这类梗爆火通常有三大要素:

要素 具体表现
无厘头反差 水果和游戏角色的强行关联
二次创作空间 衍生出无数表情包和段子
社群认同感 成为王者玩家的接头暗号

我表弟上周还跟我说,他们高中食堂打饭都流行说"阿姨不是梨",可见传播力多可怕。

2.1 游戏圈特有的造梗逻辑

王者玩家应该都懂,游戏里经常有这种看似有深意实则毫无意义的对话:

小梨不是梨王者荣耀

  • "对面打野是蓝领"(其实人家只是没抢到红)
  • "辅助在种蘑菇"(实际是孙膑二技能特效)
  • "中单在泡温泉"(单纯菜得被秒)

这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交流方式,简直就是为造梗而生的温床。

三、那些年被误读的游戏术语

趁着泡面还没坨,顺手整理几个经典案例:

术语 真实含义 离谱解读
我拿buff 需要野怪增益 有萌新问是不是要拿"八福"
反野 入侵敌方野区 被理解成"反对打野"
集合埋伏 蹲草阴人 有人问"伏特加在哪买"

最绝的是上次听语音转文字,系统把"请求集合"识别成"请喝洁厕灵",队友当场笑到送塔。

四、当游戏梗渗透进现实生活

现在连我妈都会在我吃水果时说:"这梨不是王者荣耀那个梨吧?" 这类文化渗透主要体现在:

  • 职场黑话:周报里写"本周经济落后需猥琐发育"
  • 社交货币:相亲时说"我主玩辅助"暗示性格
  • 代际沟通:小学生用"带飞"形容家教辅导

前两天去菜市场,真听见个大妈砍价:"你这草莓后期英雄啊,放半天都不红!"摊主居然秒懂回了句:"前期抗压懂不懂?"我在旁边差点把芹菜笑掉。

凌晨三点十七分,窗外有只野猫在叫。突然想到要是按照这个梗的逻辑,明天是不是该有人讨论"李白不是白酒"了?游戏圈的热梗就像野区刷新似的,永远猜不到下一个爆火的是什么。不过话说回来,那个叫小梨的主播后来真的改名叫"不是梨"了,这届网友真是造孽啊...

小梨不是梨王者荣耀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