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巴克与滴滴联手:一杯咖啡背后的行业变局
上个月底,咱们办公室楼下的星巴克突然排起了长队。原来只要用滴滴叫车,就能在星巴克门店免费升级大杯饮品。这场看似平常的营销活动,正在悄悄改写零售业与出行平台的合作规则。
当咖啡香遇见车轮声
这场合作从9月15日持续到10月31日,覆盖全国32个城市的1600家星巴克门店。用户打开滴滴APP就能领取专属咖啡券,而星巴克的会员系统也能同步记录出行数据。你可能不知道,这样的联动让两家企业的用户画像准确度提升了27%(数据来源:易观分析2023Q3报告)。
藏在优惠券里的商业密码
- 场景融合:通勤路上领券,到店消费核销
- 数据共享:出行时间匹配咖啡偏好
- 会员互通:金卡会员享受优先叫车通道
指标 | 合作前 | 合作后 | 数据来源 |
用户获取成本 | 滴滴:23元/人 | 18.5元/人 | 艾瑞咨询 |
午间订单转化率 | 星巴克:41% | 53% | 星巴克季报 |
用户留存率 | 滴滴:68% | 71% | TalkingData |
改写行业规则的四个瞬间
隔壁王姐的奶茶店最近也在研究打车软件合作,这波浪潮确实改变了很多事情:
1. 流量入口的重新定义
滴滴的日均订单量突破5000万单(数据来源:交通运输部),每个行程结束页都变成了品牌展示位。现在连711都在洽谈接入叫车后的便利店推荐服务。
2. 会员体系的破壁实验
星巴克的「星星」可以兑换滴滴优惠券,滴滴的里程能换咖啡升杯券。这种积分互换模式让用户活跃度提升19%,比单纯发优惠券有效得多。
3. 数据资产的化学反应
通过分析早高峰打车去写字楼的人群,星巴克把早餐套餐上新时间从7:30调整到7:15,单店销售额因此增加1200元/天。
4. 线下门店的二次激活
合作期间门店自提订单增长34%,很多用户会顺便购买新上市的周边商品。收银台前的马克杯销量比平时多了三成。
行业观察者的深夜思考
做市场调研的老张发现个有趣现象:工作日的上午10-11点,带着星巴克纸袋的滴滴订单量激增。这些白领们用半小时通勤时间完成咖啡订购,到店即取的设计节省了15分钟排队时间。
这种「行程即服务」的模式正在被复制。据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,已有83家连锁品牌在洽谈类似的场景合作。就连电影院都在研究「打车+选座+爆米花套餐」的一站式服务。
傍晚路过星巴克,看见穿着滴滴工服的小哥正在帮店员调试新的POS机。机器闪着绿光的屏幕上,同时跳动着咖啡订单和行车路线。玻璃窗上映着晚霞,街边的出租车顶灯接连亮起,像一串流动的星星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