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职陷阱:如何在找工作时避开那些“坑”
最近邻居家刚毕业的小妹哭着说被骗了三个月生活费,让我想起去年表弟差点掉进培训贷陷阱的经历。咱们今天就聊聊那些藏在招聘广告里的猫腻,教你用“火眼金睛”识破套路。
一、最常见的五种职场骗局
周末和做HR的朋友喝茶时,他透露现在招聘平台每天要拦截300+问题企业。咱们先看看这些骗子常用的招数:
1. 天上掉馅饼的高薪岗
上周在商场碰到老同学阿强,他正要去面试月薪2万的“酒店试睡员”。结果对方要他先交800元工装押金,幸好被我拦住了。这类岗位通常有三大特征:
- 薪资高出行业水平50%以上
- 任职要求写着“不限经验/学历”
- 办公地址在居民楼或快捷酒店
正常岗位 | 问题岗位 |
薪资区间明确(如8-12K) | 模糊表述“月入过万” |
有具体考核指标 | 强调“轻松赚钱” |
2. 要你掏钱的“入职手续”
记得帮表妹搬家时,发现她留着三张不同公司的“工本费”收据。正规企业绝不会收取:
- 体检费(指定小诊所)
- 培训资料费
- 所谓“岗位保证金”
二、识破套路的六个妙招
上次陪朋友去面试,在写字楼电梯里就发现不对劲——同一层挂着20家不同公司的牌子。这几个方法能帮你提前排雷:
1. 查公司底细的野路子
别光看招聘网站的信息,试试这些:
- 在外卖平台搜公司地址,看是否真实存在
- 用地图软件的街景功能看办公环境
- 查看公司注册资金(小于10万的要警惕)
2. 面试中的危险信号
有次陪学妹面试,HR张口就问星座血型。这些情况要当心:
- 面试不超过5分钟就决定录用
- 要求立即签合同
- 办公区挂着“成功学”标语
三、中招后的自救指南
去年健身房认识的私教小哥被骗培训费,我陪他跑了三趟劳动监察大队。记住这三个关键步骤:
- 保留所有聊天记录和收据
- 立即拨打12333举报
- 在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查询企业信息
最近发现个新现象——有些骗子会伪造政府部门的合作项目。上个月就有冒充残联的招聘,说要招“公益岗位”实则是卖保健品。找工作就像买菜,越是看着光鲜水灵的,越要凑近闻闻有没有药水味。
合法行为 | 违规行为 |
试用期明确考核标准 | 要求“试岗”不给工资 |
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| 用“劳务协议”代替合同 |
最近帮堂弟整理求职资料时,发现他的简历上写着“接受任何工作时间”。这反而容易吸引不良企业,就像在夜市地摊上亮出钱包。建议大家把“期待双休”明确写出来,既能过滤掉血汗工厂,也显得更专业。
记得常去公司楼下的便利店转转,和保洁阿姨聊几句。有回我就是这样发现某家公司每月都换新员工,连保洁都说“这公司留不住人”。找工作这事急不得,多留个心眼总没错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