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糖包包蛋仔派对:一场让闺蜜尖叫的甜品实验
凌晨两点半,我的厨房飘着一股焦糖混着香草的味道。第三次尝试把棉花糖塞进蛋仔里失败后,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全网都在疯传这个吃法——这玩意儿简直是为朋友圈而生的犯罪级甜品。
一、关于棉花糖和蛋仔的冷知识
去年冬天在广州老巷子撞见个阿婆,她的小推车上贴着张泛黄的纸:"蛋仔唔系鸡蛋仔"。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正宗的港式鸡蛋仔要用全蛋液,而蛋仔面糊里通常会加淡奶油和吉士粉。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市售蛋仔总带着股冰淇淋的甜香。
- 棉花糖的熔点:42℃开始变形,80℃完全融化(实验室温度计实测)
- 蛋仔模具最佳工作温度:180-200℃(低于这个温度会软塌塌)
- 危险组合:当高温蛋仔遇上棉花糖,要么爆浆要么碳化
1.1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学费
第一次做的时候直接把棉花糖扔面糊里烤,结果模具差点报废。后来发现要分阶段操作:先烤蛋仔至定型→夹入棉花糖→回炉10秒。这个时间差刚好让棉花糖处于半融化状态,能拉丝又不会漏得到处都是。
失败版本 | 现象 | 补救方案 |
同步加热 | 棉花糖碳化粘模具 | 用苏打水泡整夜 |
后置棉花糖 | 夹心冷硬不拉丝 | 微波炉800W叮5秒 |
二、派对现场的实战手册
上周闺蜜生日会搞了场甜品台,12个姑娘消灭了36个棉花糖蛋仔。总结出几条血泪经验:
- 准备两套模具能避免手忙脚乱(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)
- 棉花糖选迷你尺寸的,正常大小的会甜到齁
- 撒海盐能中和甜腻感,意外收获好评
最绝的是小林带来的喷射奶油,挤在刚出炉的蛋仔上瞬间化成云朵状。后来我们玩high了,往里面夹跳跳糖、冻干草莓碎、甚至老干妈(这个黑暗料理慎学)。
2.1 关于拉丝的艺术
想要拍出ins风的拉丝效果,棉花糖温度必须控制在60-70℃。有个小技巧:用剪刀在蛋仔侧面划个小口,插入棉花糖后再烤,这样拉丝时会形成漂亮的瀑布状。记得动作要快,低温环境下棉花糖30秒就会变硬。
凌晨三点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冰箱里还有半包棉花糖。这种罪恶的甜蜜大概就是让人熬夜的元凶吧——就像现在,明明该睡了却总想着"再试最后一次配方"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