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地求生到底还有哪些叫法?老玩家都不一定全知道
凌晨三点,我正蹲在电脑前改稿子,突然听见隔壁室友大喊"吃鸡了!",这才想起来今天还没聊这个现象级游戏。说起来,《绝地求生》这个官方名称反而没它的外号传播得广,就像我们平时都管《英雄联盟》叫LOL一样。
最广为人知的别称:吃鸡
2017年网吧里此起彼伏的"大吉大利,晚上吃鸡",现在想想还挺怀念的。这个梗其实源自英文原版游戏结束时的台词"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",最早出现在拉斯维加斯赌场——赢一局刚好够买份炸鸡的赌徒们发明的黑话。
- 起源:游戏胜利时系统提示的直译
- 流行时间:2017年手游版上线后爆发
- 使用场景:玩家日常交流、直播平台弹幕
硬核玩家圈的黑话
上周在网咖听见几个学生党争论"跳伞模拟器算不算射击游戏",差点笑出声。这些业内称呼可比官方名称生动多了:
跳伞模拟器 | 讽刺某些玩家全程苟活不刚枪 |
快递员 | 形容搜刮半小时送人头的玩家 |
LYB | 老阴逼的拼音缩写,专指伏地魔 |
你可能没听过的学术叫法
翻论文时发现《游戏研究季刊》里有个特别拗口的分类名词——"战术竞技类大逃杀游戏"。学术界总爱把简单事情复杂化,就像非要把"自拍"说成"数字影像自采集"似的。
不同地区的民间称呼
去年去首尔出差,发现韩国网吧海报上写着"배틀그라운드"(战斗地面),台湾同胞则习惯叫"吃鸡游戏"。最绝的是俄罗斯玩家,直接音译成"PUBG"还嫌不够,非要加个后缀变成"PUBGшка"(俄语昵称形式)。
记得有次匹配到东南亚队友,他们管空投叫"loot box from sky",毒圈叫"blue zone monster",这种野生翻译比官方本地化有趣多了。
游戏主播发明的戏称
现在直播平台那些花名才叫精彩:
- 自闭城:特指训练基地,落地十秒变盒的玩家都懂
- 夕阳红枪法:描边大师的优雅说法
- 人体描边:子弹全打敌人周围的艺术行为
有个做游戏解说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刻意避免用官方名称——"说'绝地求生'观众要反应两秒,喊'吃鸡'马上就能共鸣"。这大概就是民间智慧的魔力。
那些年用过的缩写
凌晨四点的游戏论坛里,你能看到各种神奇的简写:
PUBG | 官方英文缩写 |
刺激战场 | 早期手游版名称 |
和平精英 | 现在的手游版马甲 |
最迷惑的是有些玩家把端游叫PUBG、手游叫吃鸡,搞得新人完全分不清。有次我表弟还问我:"哥,你玩的这个吃鸡和抖音里那个和平精英是不是同一个游戏啊?"
窗外天都快亮了,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6。突然想起蓝洞公司可能自己都没想到,当年随手加的这句台词,居然成了中国游戏史上最成功的本土化案例。现在就连我妈这种连电脑开关在哪都找不到的人,看见我打游戏都会问:"又在吃鸡啊?"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