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生共庆中秋:一场充满烟火气的校园狂欢
九月的桂花香里,实验中学的操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灯笼。张校长捧着刚出炉的鲜肉月饼走进人群时,三年二班的小胖子李昊正踮着脚往灯笼上写谜语,粉笔灰沾了满手。
一、让传统文化"活"过来的新尝试
今年中秋活动的重头戏是非遗工作坊。美术教研组王老师带着三个实习生,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材料。"光是竹篾就备了200多斤",她指着仓库里堆成小山的材料笑道,"孩子们手巧得很,你看这个兔子灯,是初二学生照着故宫藏品复原的。"
- 苏式月饼制作区飘着猪油香
- 汉服社成员教打传统绦子结
- 退休老教师展示古籍修复技艺
1.1 意想不到的师徒搭档
在古籍修复展台前,高三的编程高手陈宇和图书管理员赵老师形成了奇妙组合。"这个金镶玉装帧法讲究'三平七压'",赵老师边说边示范,陈宇举着手机做起了直播,"观看人数突然破千,把我们自己都吓到了。"
二、数据里的温度:今年有什么不一样?
项目 | 2022年 | 2023年 | 数据来源 |
师生共同创作作品 | 83件 | 217件 | 校团委统计表 |
跨年级组队比例 | 35% | 62% | 教育局活动简报 |
家长云端参与人次 | / | 896次 | 直播平台后台 |
食堂刘师傅今年特意研发了"五仁PLUS"月饼,把传统的青红丝换成了蔓越莓干。"00后孩子们的口味在变,老手艺也得跟着变嘛。"他擦着汗说这话时,烤箱正飘出第三炉月饼的香气。
三、那些不按剧本走的精彩瞬间
原本安排在礼堂的诗词飞花令,因为参加人数太多,直接转移到了操场草坪。语文组组长杨老师临时当起裁判,手机里开着《汉语大词典》APP随时待命。"'夜'字接龙持续了23轮,最后赢家居然是食堂择菜阿姨。"
3.1 月光下的特别课堂
天文社指导老师把望远镜架在孔子像旁边时,没想到会排起长队。"原来木星条纹要侧着看才清楚",刚参加完灯谜竞赛的王雪边调整目镜边说。她的化学笔记上还画着刚才猜中的"嫦娥下凡"打一化学元素(答案:钅我,即锇)。
暮色渐深时,教学楼的轮廓被彩灯勾勒出来。总务处老周正挨个检查灯笼的电路,他的工具包里装着备用灯泡和五卷绝缘胶带。不知哪个调皮鬼在主席台旁种了棵"愿望竹",挂满的便签在晚风里沙沙作响,有一张写着:"希望每天都有今天这么好玩"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