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酪星球和第五人格的那些事儿:你可能不知道的幕后故事
凌晨2点37分,我盯着电脑屏幕第18次删改这段开头。说真的,每次写关于游戏圈的内容都会莫名兴奋,特别是当话题涉及到奶酪星球(Cheese Planet)这个神奇厂牌和《第五人格》的梦幻联动时。你可能在游戏加载界面见过他们的logo,但关于这群"幕后造梦者"的故事,远比想象中精彩。
一、奶酪星球到底什么来头?
2018年夏天,我在广州T.I.T创意园乱逛时,偶然看到某栋红砖建筑外墙上挂着个巨型奶酪形状的霓虹灯牌。当时还以为是新开的芝士主题餐厅,走近才发现玻璃门上贴着《第五人格》角色海报——这里就是奶酪星球的根据地。
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娱乐厂牌,最初是几个游戏原画师组建的接包工作室。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给角色"注入灵魂",用业内朋友的话说:"他们画的角色,连指甲盖都带着故事感。"
时间节点 | 关键事件 |
2017.03 | 核心团队承接《第五人格》早期角色概念设计 |
2018.01 | 正式注册"奶酪星球"品牌,开始艺人化运营 |
2019.09 | 与网易建立深度合作,负责游戏角色全链路开发 |
1. 从画师到"艺人经纪"的奇妙转型
这里有个冷知识:奶酪星球签约的"艺人"其实都是虚拟角色。《第五人格》里让人又爱又恨的摄影师约瑟夫,就是他们的"头牌艺人"。团队负责人老K有次在直播里说漏嘴:"我们给约瑟夫做了份真实的艺人档案,包括三围、血型甚至过敏史..."
- 角色开发流程:原画设计→背景故事→动作捕捉→声优匹配→商业价值评估
- 艺人分成模式:皮肤销售额的3%-7%作为"艺人佣金"
- 最贵"艺人":红蝶的"白无垢"皮肤单月创造过210万分成
二、当游戏角色开始"营业"
去年《第五人格》三周年庆现场,我看到约瑟夫的等身立牌前围着几十个拍照的玩家。这种追星式应援背后,是奶酪星球打造的完整艺人运营体系——他们真的把游戏角色当偶像在经营。
2. 那些令人拍案的角色人设
凌晨3点15分,窗外的猫叫得正欢。想起有次在漫展偷听到两个coser的对话:"奶酪星球给角色写的小传比剧本杀还细,连入殓师用什么牌子的粉底都设定好了..."
随手翻出他们的内部资料(别问怎么拿到的),几个惊艳的细节:
- 医生艾米丽办公桌抽屉里藏着未寄出的情书
- 佣兵奈布战斗服内衬绣着母亲留下的平安符
- 红蝶的簪子实际是家族传承的暗器
这种藏在皮肤描述和推演故事里的"碎片化叙事",让角色像真实存在过的人。有玩家专门整理出15万字的角色关系谱,比《权游》家族谱系还复杂...
3. 你可能不知道的"跨次元"运营
去年冬天,约瑟夫突然登上微博热搜。起因是奶酪星球以他的名义给某个玩家婚礼送了定制婚纱——游戏角色给真人送结婚礼物,这操作实在太会玩。
他们还有更绝的:
- 每月20号发布"艺人行程表"(其实是游戏活动预告)
- 给角色注册专属微博,发"自拍"和"工作花絮"
- 举办线下生日会,去年红蝶生日现场来了800多玩家
三、藏在数据里的商业密码
啃着已经凉透的披萨,我翻出某第三方平台监测的销售数据。奶酪星球参与设计的皮肤,平均溢价率比普通皮肤高23.6%。最夸张的是限定金皮"夜莺",二手账号交易市场溢价超过400%。
皮肤类型 | 平均售价 | 复购率 | 玩家留存率 |
普通皮肤 | 88元 | 12% | +1.2个月 |
奶酪星球设计 | 128元 | 34% | +3.8个月 |
某游戏策划私下跟我说:"他们最厉害的不是美术,是懂得把角色变成玩家的'情感载体'。有姑娘哭着说要给约瑟夫买新衣服,因为'他穿这件风衣看起来太寂寞了'..."
四、凌晨四点的创作困境
写到这部分时特别纠结,毕竟揭人短处不太厚道。但去年爆出的"园丁日记事件"确实暴露了问题——过度商业化导致角色OOC(Out Of Character,角色性格偏离)。当时玩家集体抗议园丁新皮肤背景故事与原始设定冲突,话题阅读量飙到2.7亿。
奶酪星球总监后来在道歉信里提到:"当我们要同时处理18个角色的200多个皮肤方案时,确实会出现记忆偏差..."这行字我反复读了三遍,突然理解为什么他们办公室常备褪黑素。
窗外天光微亮,文档字数停在2876。最后分享个温暖的小故事:上个月《第五人格》玩家见面会上,有个坐着轮椅的姑娘说约瑟夫的角色故事陪她度过了化疗期。当时站在角落的奶酪星球编剧背过身擦了擦眼睛——或许这就是他们熬夜改稿第37版的最大动力吧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