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软件如何帮学生搞定职业规划?这5招亲测有效
上铺小王最近在朋友圈发了个"求实习"的动态,第二天就收到三家公司的面试邀约。这个00后小伙子告诉我,现在找工作谁还跑招聘会啊,手机里装着五六个社交APP才是正经事。
一、社交软件正在改写职场游戏规则
教育部《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》显示,87.6%的应届生通过社交平台获取就业信息。我的表妹去年秋招时,就是靠脉脉上认识的学姐内推进了字节跳动,比网申通道快了整整两周。
平台类型 | 核心功能 | 使用场景 |
职场类(LinkedIn) | 简历投递 | 大三暑期实习申请 |
综合类(微信) | 校友流 | 获取内推码 |
垂直类(牛客网) | 笔试真题 | 备战互联网大厂 |
1. 信息雷达:比辅导员还灵通
我室友老张刷知乎时关注了二十几个行业大V,去年人工智能爆火那会儿,他通过动态推送比系里早半个月知道了算法岗的招聘风向变化。
- 微信订阅号:行业深度解读
- 小红书:职场新人vlog
- B站:免费技能课程
2. 人脉开挂:三度人脉法则
参加社团认识的学生会主席,在领英上给我推荐了他实习时的主管。这种"弱关系"往往比熟人更管用,去年帮我拿到了美团的终面直通车。
二、00后的社交求职兵法
最近帮导师整理毕业生数据时发现,会玩社交媒体的同学平均薪资要高出23%。他们常用的套路包括:
- 微博超话蹲守企业校招直播
- 抖音拍摄专业技能展示视频
- 豆瓣小组交换笔试经验
非常规操作 | 成功率 | 案例 |
朋友圈晒作品集 | 38% | 美术生获4A公司约稿 |
微信群改备注求职 | 22% | "求职-算法-张三"获内推 |
3. 反向背调:看准企业真面目
学妹在知乎匿名区发现心仪公司的加班实况,及时调转方向投了国企。现在每天五点下班学烘焙,朋友圈晒的作品让人眼红。
三、这些坑千万别踩
隔壁班有人轻信了快手上的"付费内推",被骗了三个月生活费。要记住:
- 企业官方账号会有蓝V认证
- 正规内推不需要缴纳费用
- 薪资待遇要交叉验证
最近看到大二学弟已经开始在领英上更新项目经历,突然觉得时代真的变了。食堂打饭时听到几个新生在讨论怎么运营求职小红书账号,连打菜阿姨都知道要提醒他们少放emoji多写干货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