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台活动的经济效益如何?这些数字你可能想不到
周末看综艺时,老张突然拍着大腿说:"电视台办个晚会能赚多少钱啊?"这话倒是问住了在场所有人。其实从跨年晚会到选秀节目,这些看得见的热闹背后,藏着不少看不见的生意经。
一、真金白银进账的三大渠道
去年某省级卫视跨年晚会结束后,财务主管小王算了笔账:
- 冠名费直接入账1.2亿,比前年涨了30%
- 手机品牌在节目中植入的摇一摇互动,带来800万分红
- 门票收入虽然只有300万,但带动周边酒店涨价3倍
1.1 广告主为何舍得砸钱
记得前年某选秀节目决赛夜吗?15秒广告位拍出228万天价,相当于每秒15万元。这种注意力经济的魔力,让某乳业品牌连续冠名某音乐节目7季,据说总投入超过20亿。
活动类型 | 平均冠名费(亿) | 广告收入(亿) | 数据来源 |
省级卫视跨年晚会 | 1.5-2.0 | 0.8-1.2 | 《2023中国广播电视年鉴》 |
季播综艺节目 | 3.0-5.0 | 2.0-3.5 | 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》 |
地方台春晚 | 0.3-0.5 | 0.2-0.4 | 国家统计局地方数据 |
二、看不见的产业链条在转动
老李的舞美公司去年接了8档节目,最忙时工人两班倒。像他们这样的配套企业,全国有4700多家,养活着12万从业人员。就连节目组订盒饭的小餐馆,旺季月流水都能翻两番。
2.1 从道具到盒饭的生意经
- 服装租赁市场年均增长18%
- 影视基地场租费每年涨幅超25%
- 甚至群众演员时薪都从80涨到150
三、城市经济的隐形推手
某旅游城市的数据很有意思:自从成为某综艺取景地,当地民宿入住率常年保持在75%以上。最夸张的是节目播出当月,夜市摊主的收入普遍提高2000-5000元。
3.1 粉丝经济的蝴蝶效应
去年某偶像团体见面会期间,机场接机粉丝超过3000人。周边便利店当天卖出2000份盒饭,连保洁阿姨都说:"这比春运还热闹。"
衍生经济类型 | 年均产值(亿) | 就业岗位(万) | 数据年份 |
文化旅游 | 320 | 45 | 2023 |
周边产品 | 78 | 9.2 | 2023 |
线下活动 | 56 | 6.8 | 2023 |
四、不同级别电视台的生存之道
央视中秋晚会导演组有200人预算,县级台可能全员上阵才凑够30人。但有意思的是,某北方县级台自创的农民歌手大赛,靠本地化肥厂赞助也办了7届。
4.1 接地气的地方智慧
- 南方某市台用方言播报天气,带动早间时段广告溢价40%
- 西北某县级台直播卖苹果,单场成交破百万
- 就连社区有线台都在做广场舞大赛,拉动了周边药店膏药销量
五、长期收益比短期更惊人
十年前某卫视花巨资引进的节目模式,现在每年还能收到版权费。更别说那些经典节目片段,在短视频平台日均播放量仍超百万次。
某制作人透露,他们三年前做的美食节目,到现在还在给合作餐馆带客源。这种长尾效应就像埋在地里的酒,时间越久越醇香。
六、热闹背后的生意经
不过最近听说有台里领导在发愁,短视频平台挖走了不少广告预算。但转念想想,那些网红探店视频,不也常常要找电视台借专业设备么?这世上的生意啊,总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夜市里飘来烤串的香气,大屏幕上的综艺正播到精彩处。老板娘擦着桌子说:"这节目组要是天天来取景才好呢。"这话倒是不假,毕竟谁不喜欢热闹又赚钱的生意呢?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