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咚咚的声音整蛊路人?蛋仔派对这招太损了
凌晨三点半,我蹲在便利店门口猛灌咖啡,手机突然震了一下。老张发来条语音:"快看抖音!有人用蛋仔派对的咚咚声在商场整蛊路人,笑死我了!"我点开视频——穿着蛋仔玩偶服的人躲在试衣间里,等路人经过就突然播放游戏里的"咚咚"音效,吓得好几个小姑娘差点把奶茶扔出去。
一、这个恶作剧怎么就火了?
上个月开始,各大平台突然冒出好多类似视频。核心操作简单到离谱:
- 设备需求:手机+蓝牙音箱(或者直接外放)
- 音效选择:蛋仔派对里最魔性的"咚咚"声(就是角色撞墙时那个)
- 埋伏地点:试衣间、电梯角落、自动贩卖机后面
我家楼下奶茶店小妹说,上周有个男生躲在柜台下面放这个声音,结果她被吓得手抖,多加了半杯珍珠。"现在听到游戏声就条件反射找掩体",说这话时她正把吸管捏得咔咔响。
1.1 音效的心理学陷阱
查资料时发现,Journal of Acoustic Society 有篇论文专门研究过突发音效的应激反应。这种"咚咚"声刚好卡在2000-4000Hz的敏感频段,跟婴儿啼哭、玻璃碎裂属于同个警报区间。游戏设计师估计没想到,他们调出来的碰撞音效会成为整蛊神器。
音效类型 | 平均反应时间 | 身体反应 |
蛋仔"咚咚"声 | 0.3秒 | 肩颈肌肉收缩 |
汽车鸣笛 | 0.5秒 | 瞳孔放大 |
手机铃声 | 1.2秒 | 无显著变化 |
二、实测翻车现场实录
本着科研精神(其实就是手贱),我昨天带着小音箱去了趟宜家。在衣柜展示区蹲了十分钟,终于等到个低头玩手机的男生。当他距离我两米时,我猛地按下播放键——
"咚!咚!"
结果这人头都没抬,反手从兜里掏出个鸡蛋仔啃起来。后来发现他戴着降噪耳机,压根没听见。倒是远处推婴儿车的妈妈警觉地环顾四周,婴儿车里的崽子兴奋地手舞足蹈。
2.1 这些地方千万别尝试
- 医院急诊室附近:保安大叔的百米冲刺速度超乎想象
- 宠物店:隔壁金毛听到声音开始狂吠,引发连锁反应
- 老年活动中心:会被拿着太极扇的大爷大妈集体围观
我朋友小王不信邪,非要在图书馆古籍区试。刚播完第一声,管理员就举着扫码枪过来要收"噪音污染费",最后用三杯奶茶才摆平。
三、法律边缘疯狂试探
熬夜查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时发现,第23条明确写着"在公共场所故意制造噪音干扰他人,可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"。广州去年就有案例,某主播在地铁站用尖叫鸡整蛊被行政处罚。蛋仔这个"咚咚"声虽然持续时间短,但分贝数完全够得上处罚标准。
更麻烦的是有些商场装了声纹识别系统。上个月深圳某商场就通过音频溯源,找到个用音响放屁声的恶作剧者。技术小哥说现在系统连《孤勇者》和《挖呀挖》的BGM都能自动识别,更别说游戏音效了。
四、硬核玩家的邪道用法
凌晨四点刷到个神帖,有人把"咚咚"声设置成门铃。外卖小哥按完门铃听到游戏音效,条件反射喊了句"双弹瓦斯使用撞击!",结果两人在门口聊了半小时宝可梦。还有个妹子设置成消息提示音,现在全公司都知道她男朋友又发微信了——因为每次手机响,她同事就会自动接一句"蛋仔拱我!"
最绝的是某中学物理老师,把音效编进自由落体实验的课件。现在学生听到"咚咚"就集体报数:"3.2米!""4.7米!"比上课铃还好使。
咖啡喝完了,窗外开始有鸟叫。想起白天在便利店看到的场景:两个初中生偷偷把音箱塞进共享单车车篮,结果自己先笑出声暴露了。或许这种恶作剧的魅力就在于,整蛊者往往比被整的人更快乐。就像老张说的:"你听这个咚咚声,像不像小时候敲邻居家铁门然后逃跑的心跳?"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