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基础也能织出超萌蛋仔毛衣!手把手教你从选毛线到收针
凌晨两点半,我第N次把织错的毛线拆开时,突然悟了——织毛衣这事儿吧,就跟谈恋爱似的,急不得。今天要教你们的这款蛋仔派对毛衣,看起来复杂但其实特别适合新手,我把自己踩过的坑都标出来了,保准你们少走弯路。
一、开工前的灵魂拷问
去年冬天在闺蜜家看到手工毛衣时,我嘴硬说了句"这有什么难的",结果现在家里囤了二十多种毛线...(扶额)所以咱们先解决这几个问题:
- 真的有时间吗? 这件成人款毛衣完整织完需要35-40小时
- 工具买对了吗? 我刚开始用9.9包邮的竹针,结果织到一半发现针头都磨出毛刺了
- 能接受不完美吗? 第一件作品可能会像被猫抓过的毛线团,但这才是手作的温度啊
二、材料选择避坑指南
摸着良心说,市面上的毛线水太深了。有次我贪便宜买了"澳洲进口羊毛",结果洗完后缩水成童装...
1. 毛线选购
类型 | 特点 | 适合人群 |
牛奶棉 | 柔软不起球,但弹性差 | 给小朋友织 |
马海毛 | 蓬松感绝了,就是有点扎 | 想要网红款效果 |
混纺线 | 耐造好打理 | 懒人首选 |
小贴士:蛋仔的渐变色部分,建议直接买段染线,比自己换线省心一百倍!
2. 工具清单
- 4.5mm环形针(别问为什么不是直针,织到腋下你就懂了)
- 记号扣(至少10个,别学我用回形针替代)
- 缝合针(头要够尖,不然穿线时能气哭)
- 软尺(那种能别在衣服上的,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
三、起针的玄学
第一次起针时我紧张得手抖,结果织了十行发现全是反针...现在闭着眼都能起针的我来分享秘诀:
- 留出30cm线头(宁长勿短)
- 用德国长尾起针法,弹性比普通起针好三倍
- 起针后先织2行平针再开始花样
蛋仔毛衣的起针数有个万能公式:胸围×0.9×每厘米针数。比如我胸围92cm,用4.5mm针测出1cm=2.2针,那就是92×0.9×2.2≈182针(取偶数)
四、身体部分实战技巧
织到第三天的凌晨,我发现毛衣变成了梯形...血的教训告诉你们:
1. 加减针的魔法
每织20行在两侧各加1针(用M1L/M1R方法),加针位置要固定。我通常会在距离边缘3针的位置加,这样缝袖子时不容易露馅。
2. 蛋仔图案编织
这个部分我用的是提花编织法,说人话就是两种颜色换着织。关键点:
- 换线时要把不用的线松松地搭在背面
- 每织5行检查下背面,防止线缠成死结
- 图案部分可以用瑞士darning法补救(别担心,就是十字绣那种缝法)
五、袖子的黑暗料理
曾经我把两只袖子织成了一长一短...现在学乖了:
- 从袖口往上织,起60针
- 每8行加2针(左右各1针)
- 织到18cm开始收袖山
救命技巧:织完一只袖子后,把针数写在便利贴粘在另一只袖子上,这样就不会像我一样对着两只不同尺寸的袖子发呆了。
六、缝合的终极考验
第一次缝合时我用了奶奶教的毛线针法,结果肩膀处硬得像铠甲...现在改用 mattress stitch(床垫缝合法),秘诀是:
- 对准行数再下针(我通常隔2行缝1针)
- 拉线力度要均匀,别学我使蛮力把毛线拉断
- 袖窿处先疏缝固定再正式缝合
凌晨四点,终于织完最后一针。看着这件领口有点歪、但软fufu的蛋仔毛衣,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说手工编织是「用时间编织的温暖」。下次聚会就穿它去,要是闺蜜问起线头怎么没藏好...我就说这是特意留的做旧效果!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