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隔壁李阿姨在家族群里转发了个“扫码领500元”的活动链接,结果第二天银行卡就被盗刷了2万块。这事儿让咱们小区的大爷大妈们彻底炸了锅——现在网上那些送钱活动,到底哪些是真福利?哪些是要人命的大坑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事儿。
一、天上掉的馅饼怎么就成了陷阱
最近公安部网安局发布的《2023网络诈骗态势报告》里有个吓人数据:每10个送钱活动中,7个都藏着猫腻。特别是这几种常见套路,咱们可得把眼睛擦亮了:
- 高额返利型:号称“投100返200”,结果本金都拿不回来
- 虚假抽奖型:永远显示“差一点中大奖”,实际后台早就设定好
- 信息套取型:要你填身份证、银行卡才能领奖
- 病毒链接型:点开链接手机就中毒
真实案例:朋友圈砍价陷阱
去年双十一,小王看到朋友圈有个“砍到0元得手机”的活动。拉了50个好友帮忙后,平台突然要求支付99元“手续费”,结果钱付了手机也没影儿。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套路最让人防不胜防。
二、火眼金睛识别真假活动
中国互联网协会的《网络活动防骗指南》教了咱们几个绝招:
特征对比 | 正规活动 | 诈骗活动 |
---|---|---|
主办方信息 | 官网可查、400客服 | 查无此人、虚拟号码 |
参与方式 | 简单注册即可 | 必须转发/拉人 |
奖励机制 | 即时到账 | 需要"解冻费" |
重点防范三要素
- 要验证码的立马拉黑
- 让下载不明APP的赶紧跑
- 需要预付费的绝对不碰
三、防骗实战四部曲
上个月我表弟遇到个“扫码领红包”的局,靠这几招成功避险:
- 查官网:用工信部备案查询网站核实主办方
- 试客服:打官方客服确认活动真实性
- 看域名:注意那些把“0”改成“o”的山寨网址
- 问亲友:家族群里@年轻人帮忙把关
四、中招后的急救指南
要是真不小心着了道,千万别慌。去年邻居张叔的补救措施就特别明智:
- 立即冻结银行卡(拨打95516银联专线)
- 手机恢复出厂设置
- 保留聊天记录到派出所报案
- 在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
最近天气转凉,楼下的桂花开了,香味飘进屋里。正要关窗时,手机突然弹出条短信:“恭喜您获得888元现金红包!点击领取”。我笑着按下删除键,顺手给老妈发了条语音:“妈,记住啊,但凡让您掏钱领奖的,都是骗子!”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